|
阳 光 下 的 风 景 |
一早起来,推开窗,惊喜地发现连续多日的绵绵细雨“打道回府”了,外面的世界已是一片阳光灿烂,因长时间下雨而变得低沉、灰暗的天空,在阳光“魔力”的作用下,一下子高蓝了许多许多。千奇百怪而又无比可爱的白云静静地卧在这一片半透明的蔚蓝之中,煞是好看!远处江边那特有的、淡淡的江水味夹带在微风中迎面扑来,令人神清气爽——感觉真好!这么好的景致,不出去“遛遛”?不免有点可惜了,况且忙碌了一个多月的“绿云千里图”昨夜已全面完工,应该适时放松一下自己了。 锁门、下楼,什么也没想,一个人已独自来到了天一广场——这是我近年来最喜欢遛达的地方:休闲场地宽广,绿地、喷泉映衬得当。置身于广场中间,在新鲜的空气中足以伸展一下自己疲惫的身心。极目四周,一片赏心悦目。抬头望望头顶的太阳:暖暖的、薄薄的,包“熔”着我,使人有一些懒散,更有一种惬意! 享受了一会儿“日光浴”,按惯例又一头扎进了旁边的一家书店,进得门去,尚未入定,一本封面为蓝白相间的文学书籍已进入了我的视线:极为朴素的装帧设计一反当今出版之潮流,雅致的外观在门外透进来的阳光下显得分外的洁净,叫人忍不住想去打探一下此书里面究竟是哪位大家的手笔?拿过来细细一看,原来是余秋雨先生的《晨雨初听》,内有“风雨天一阁”、“老屋窗口”、“一个王朝的背影”等写的极好的文章。而且书中收集的大部分都是我所喜欢的内容。尤其是那篇“风雨天一阁”,在此之前我早已在其他书册(合集)中拜读过好几遍。原因很简单:一来此文写的是自己家乡的文化古迹,“爱屋及乌”,同时余先生的这篇文章着实写的不错,颇见功力。再者且最重要的那就是天一阁本身了,身为明代兵部右侍郎的天一阁主人范钦实在伟大!除了当初建阁并亲自收集书册珍存之外,还立下了“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八字规章,促使历代苦心保管,百倍珍惜。以至在历经数百年风风雨雨,各地书楼荡然的今天,此阁还能岿然独存,珍藏依旧!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无法衡量的“精神财富”:一部浓缩的民族精神史,如阳光、如雨泽!若一定要为这笔财富找寻一个衡量尺度的话,那只有“时间”二个字。而作为其“后代文人”的我,着实为吾乡有此书楼而倍感自豪!此三者原由相加,也就理所当然地对此文爱不释手了。 想着范钦,捧着刚买的“余秋雨”出了书店,重新回到了温暖的阳光底下。还想继续“找”点什么,却感到肚子饿了。一看时间已是中午时分,该找吃的了——民以食为天嘛!于是急忙走进附近的一家牛排馆。往里一坐,还没怎么动静,不曾想却引来了一场“满堂侧目”,惊讶之余一想,明白了:自己一头秀发披肩、外加胡子一把……又是单身一个,目标的确够鲜明的——难怪!不管他!独自选好了一个角落、点上食物,边吃边啃。吃的是牛排,啃的是“范钦”。待肚子慢慢填饱,歪歪斜斜的想法也随之上来了:古往今来那些所谓的功成名就者还真累!别人不说,单就范钦来言,为了“区区几本书”大动干戈几百年,除了建立“八字”规章,严格代代相承之外,族规里好像还立下了“凡女子不得登阁”的“最高指示”,使得那些酷爱诗书的女子们只能望楼兴叹!嘉庆年间,宁波知府丘铁卿的内侄女钱绣芸“为书而嫁”就是最好的佐证,可惜的是这位想借婚配来多读些书的奇女子如愿嫁入神往已久的范家后,却一生没有摸到过阁内的任何一本书,其也可谓千年一叹!——如果不说这些,仅仅在“养书护书”这项“事务”上,不知要化费多少的人力与财力!此“项目”对于当时来言,只能说是一项“赔本”的、“吃力不讨好”的买卖,甚至是范家几十代人的一个沉重“负担”。为了这个“负担”,范家这些人祖祖辈辈究竟付出了多少?已无从详细知晓,但期间的艰辛光凭我们的臆想也能感受到了。为此不禁要问:值吗?——太值了!几百年后的今天,当你再仔细地去看一看古老的天一阁,去感知一下那已陈旧得泛黄的古书籍就应该知道了,这个价值已经不是“心血”二字所能解释得了的!更不是简单的毅力所能对付的。这是一种极其可贵的精神!足以撼山,足以震天!我曾经在“冰咖啡”一文中写过: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过程”而非“结果”,此话并非枉言。然而恰恰在“收藏”等这些特殊的事业上,除了享受“过程”的乐趣之外,其“结果”却是重中之重。不然的话,别道千年,坚持十年二十年都有问题! 在牛排馆的喧哗声中,慢慢地“啃”完了“倔”老头范钦,盘中的食物也已所剩无几,刚欲起身,不经意中看到邻桌有一男一女正在观看一幅书法,展开的宣纸上写着“XX修X”四个大字,三尺横向对开,四个大字旁很不讲究地盖了七八个印章,那女孩正一脸纯真地指着纸上的一个繁体“修”字请教男的:“X先生,这是什么字?”——看的出来,字出自这位男士之手。那男的扶了一把眼镜,一副高深莫测状回答道:“修,修身养性的修”。一语道出,女孩已是五体投地,眼中闪烁着无限的崇拜之意:“您写的真好!我们点菜吧”。看着他们极其小心地收起那幅其实水平并不怎样的书法,一旁的我却被二人观字时的情景给打动了。尤其是这位女孩对写书法者的满脸虔诚之意。已使那张宣纸上所写字的好坏变的并不那么重要了——这看似普通的一幕,真切地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其特有的阳光般的魅力!更让人感到芸芸众生中我们这些所谓的专业传承者,已经没有任何理由不去为其发扬光大而恪勤朝夕了! 如此一想,回来面对洁白的宣纸,心里似乎明白了许多,连日来的疲劳也随之烟消云散。在缓缓的古筝声中,一张“阳光下的荷花”诞生了,满塘婆娑的荷叶弥漫在金色的阳光下,透透的、亮亮的;那花儿也是,粉粉的、嫩嫩的。美的雅致,美的大方!有诗曰:“向日但疑酥滴水,含风浑讶雪生香”,此语得之。朋友来电话查我去向,回曰:“天一广场找感觉去了”。朋友斥之:“去天一广场找感觉,亏你想的出!居然还找到了,奇怪,奇怪!”我想是啊!连我自己都觉得奇怪!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朱叶寒官方网站 所有内容不得拷贝 |